2023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围绕“守正抓规范、创新求突破、力争再进位”工作主线, 持之以恒抓党建,千方百计扩就业,狠抓规范保安全,抓好人才 添活力,持续改革优分配,保障权益促和谐,优化服务强品牌, 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随州篇章作
出人社贡献。
一、持之以恒抓党建
(一)实施“政治领航”工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 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人社工作的全过程各 方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 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
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人社部门深入有效贯彻落实。
(二)实施“铸魂提能”工程。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制。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必学内容,把学 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工作的重要论述
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举办书记讲堂和党务工作培训,
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能力;举办业务讲堂和练兵比武活动,提 升党员干部履职尽责能力;举办廉政讲堂和开展宣教月活动,提
升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三)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 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丰富完善组织生活、组织制 度、组织活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 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创建一批“红旗党支部”,以“头雁引领” 辐射带动“雁阵效应”。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聚焦 民生关切推进实践活动,探索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基层,做实做细
民生服务。
(四)实施“廉洁护航”工程。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 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 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推进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 一体推进不敢 腐、不能腐、不想腐,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和省市实施办法,加强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防范“四
风”问题反弹回潮,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整治
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扎实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持
续推进清廉人社建设。
二、 千方百计扩就业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各项举措,确保全市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建成零工驿站50家,力
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全年开展享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20000人次以上。
(一)实施就业优先,稳企稳岗稳就业。
1. 落实稳岗促就业政策。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省 委省政府和省人社厅出台的各项稳岗促就业政策。确保社会保险 费阶段性减免、缓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 见效,减轻企业负担,稳企业、稳岗位。及时加强上下沟通,准 确把握政策要点,做好政策宣传。摸清政策落实底数,做好资金 测算,及时与财政等部门沟通,做好资金调度。落实应急预案,
切实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
2.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统筹做好各群体的就业服务和就业 援助工作。大力支持平台经济发展,鼓励新业态就业。组织好 “10+N” 专项活动,统筹做好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残疾人等 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继续开展劳务对接活动,深化区域合
作,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
3. 推进大学生就业。 实施“才聚荆楚”工程,新增高校毕 业生留随来随就业创业3450人。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离 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积极参与“勇往职前”大学生求 职大赛。扎实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努力扩大就业见习规 模,提高就业见习工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 全省“三支一扶”人员招募,让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举
办“政策宣讲进校园”活动,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
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4. 细化就业服务措施。 继续开展包保服务行动,完善重点 企业用工保障清单,加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保障。组织开 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系列公共就 业服务专项活动。继续开展“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开展县域
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深化“为农民工办实事”活动。
5.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促就业。 落实好新时代湖北人力资源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人力资源 支持计划,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制造业等企业在招工、引才 方面提供支持。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 场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推荐和评选省、市级人力资源市场服 务诚信示范机构活动。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持续开展人
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行动,打击“黑中介”等违法行为。
(二)推进“123”工程,创新创业带就业。
1. 办好“ 一个”大赛。 举办好第三届“襄十随神”创业创 新大赛,挖掘发现一批优秀特色创业项目,推选优秀项目参加区 域赛、省级赛。充分发挥优秀创业项目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激励、扶持更多人员回随州创业、带动就业。继续落实好创业培
训、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创业优惠政策。
2. 实施“两个”计划。 深入实施“我兴楚乡 · 创在湖北”返 乡创业行动计划,推进“才聚荆楚”工程,持续做好省级返乡创
业示范项目和省级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申报工作。继续实施“一
县一品”、“一县多品”劳务品牌创建计划,深研品牌特色和宣传
方式,带动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3. 建设“三个”平台。 搭建“互联网+智慧就业”全市精准 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劳动力资源信息全市集中管理、调配和精准 对接,提高配置效率,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建成50家零 工驿站,明确建设标准,配齐人员设备,提高管理和服务能效。 建成创业担保贷款网上经办平台,提高申办效率,继续保持创业
担保贷款扩面增量的良好态势。
(三)打造培训品牌,提质赋能促就业。
1. 围绕乡村振兴,擦亮“随县香菇种植工”品牌。 以随县 香菇产业园为依托,引进国家级顶尖食用菌研究专家和技术团 队,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发“随县香菇种植工”专用职业培 训教材;制定“随县香菇种植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评价规 范,推进“随县香菇种植工”技能等级评价;建设2个“随县香 菇种植工培训基地”,年培训香菇种植技术人员2000人以上;加
大品牌宣传力度,遴选“随县香菇种植工”品牌形象代言人。
2. 围绕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技师培训”品牌。开展2236 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技能人才专项调查,摸清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底 数和高技能人才行业分布情况,掌握我市重点企业高技能人才需 求状况;依托随州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随州技师学院建立 “随州市新技师培训基地”;加强企校合作,支持重点企业、行业
头部企业建设“随州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创新新技师培养
模式,采取封闭式集中培训+企业实训相结合方式,培养企业急 需高技能人才;创新新技师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弹性学时和学分 制,对培训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对培训考核合格学员发放技能等 级证书;面向企业骨干技能人才开展新技师培训,年培训技师
150人,高级技师50人。
3. 围绕重点群体就业,打造就业创业培训特色品牌。 摸清 全市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对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 劳动者提供精准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思政课开发和应用力 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安全教育融入职业技能 培训全过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创建活动,挖掘培育一批培 训质量高、带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的就业创业培训品牌;广泛 组织开展九类就业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年培训
12000人次以上。
三、 狠抓规范保安全
围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安全为突破口,推动社保工作高 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
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
(一)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持续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农 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扩面,巩固困难群体基本 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成果。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扩面工作,重点推 动中小微企业人员、农民工等积极参加失业保险。持续推进工程
项目建设、尘肺病重点行业参加工伤保险,继续推进基层快递网
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积极稳妥推进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工伤保险统筹工作。深入落实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工 作,加大与税务部门沟通对接力度,精准开展政策宣传,积极配 合税务部门在2023年实现灵活就业人员自行向税务部门申报缴
纳社会保险费,确保我市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3%以上。
(二)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面:根据企保全国统筹要求,抓紧待 遇项目清理工作,实施全省统一的待遇项目清单。配合相关部门 落实养老保险支出责任分担暂行办法。严格落实退休审批在信息 系统内经办。推动全国特殊工种岗位人员信息库使用,加强退休 审批管理。适时调整2023年缴费基数和计发基数标准。做好企
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
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方面:对2022年退休的机关事业 单位“中人”按新办法准确计发待遇。落实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 等级晋升后养老保险政策。落实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前个人账户记 账利率,推动职业年金关系转移接续、个人账户继承等工作开 展,推动职业年金虚账做实。启动参加“老机保”的“中人”缴
费划转职业年金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待遇水平,提 升全省排名。完善缴费档次、政府补贴、缴费年限养老金等政 策,通过多形式宣传,加强与税务、银行等部门衔接,增强城乡
居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意识。
在失业保险方面:全面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按照“七统 一 "要求,做实各项基础工作,加强数据清理,做好对账管理, 基金审计,结余归集。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费率政策。延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扩岗补助、扩围保障、技能
提升等政策。
在工伤保险方面:加快推进以省级统收统支为核心的工伤保 险省级统筹。落实工伤预防政策,开展重点行业工伤预防专项培 训。提高工伤职工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标 准。制定工伤保险协议机构管理政策,实现工伤保险省内联网结
算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三)持续提升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保险经 办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落实好全省企业职工 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经办规程。充分发 挥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 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 化转型,实现社保服务“ 一盘棋”,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 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完善市、县、镇(办)社会保障 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 势,完善并落实好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具体措施,跑 好社会保险全覆盖“最后一公里”。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 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
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四)全力做好社保基金安全规范工作。 坚持政策、经办、 信息、监督“四位一体”,进一步筑牢人防、制防、技防、群防 “四防协同”防控体系。落实好国家和省里即将出台的社保基金 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监督约谈办法和要情报告等制度。开展 全省劳动能力鉴定档案核查。落实社保基金大数据比对筛查机 制,深入开展社保基金安全宣传警示教育,依法严厉打击贪污侵
占、欺诈骗保违法行为。
四、 抓好人才添活力
多措并举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
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 加大博士后招引力度,支持鼓励 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引才平台。开展享受政府特 殊津贴人员、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
家推荐选拔。扎实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等活动。
2. 加强专技人才职称评审。 “破四唯”、“立新标”,探索农 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畅通和规范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 员职称申报渠道。全面推广使用职称评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职
称评审监督检查。
3. 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全面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 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深入落实创新县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促
进乡村振兴措施。健全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分行业实行岗位
总量和结构比例控制,研究提高部分行业高、中级岗位结构比 例。探索对临近退休人员、基层一线工作的中青年人才、引进的 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岗位晋升中适当倾斜。做好事业单位公
开招聘工作。
4. 加强人事考试风险防范。 精心组织各项专业技术人员资 格考试和各类招聘考试,严格管理、严肃纪律、确保考试的公平 公正。全面开展人事考试考务操作规范化行动,加强人事考试安 全联席会议制度建设,提升人事考试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强 与考点学校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标准化考场,加快推进人事考试 指挥平台建设,与省考院、考点学校做好数据平台搭建,进一步
完善面试标准化考场。
5. 加强表彰推荐工作力度。 扎实做好国家级、省级表彰工 作推荐和市级表彰工作。加强表彰工作和创建示范工作的政策宣
传力度,优化、规范化表彰工作程序。
(二)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 创新技能人才评价。 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 度。贯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扩大“双贯 通”试点范围。结合随州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 培育新增一批企业自主评价机构和社会化评价组织。加强质量监 管和技术服务,开展随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机构质量评估检 查,开展鉴定评价质量达标活动。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200人,
其中高级工1000人,技师150人,高级技师50人。
2. 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支持重点企业、行业头部企业、 高技能领军人才建设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 室,授牌命名5个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个技能大师 工作室;加大项目跟进工作力度,支持随州技师学院争取随州市 公共实训中心项目建设;支持随州技师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合作,
建设随州市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3. 开展优秀技能人才选树活动。 开展随州市首届“神农工 匠”选拔活动,选拔表彰5名“神农工匠”、10名随州市技能大
师、20名随州市技术能手。
4. 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持续开展“神农工匠杯”职业 技能竞赛活动,建设随州技师学院和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两个竞赛 集训基地,打造随州市装备制造业技能竞赛和随州市乡村振兴职 业技能竞赛两大品牌;组织市级综合职业技能竞赛2场以上,每 个县市区组织县(市、区)级综合职业技能竞赛1场以上;力争
承办一项与随州劳务品牌相关的世赛、国家级或省级竞赛项目。
(三)推进“人才超市”建设。
在线上建立我市“互联网+人才”数据库,形成人才资源信 息集中管理和调配的线上“人才超市”;在线下拟依托建好后的 人才公寓,争取一部分办公用房,建立线下中高端“人才超市”。 让用人单位和人才能够通过线上或者线下“人才超市”这个供需
平台,实现精准对接,推进供求互通。
五、 持续改革优分配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完善分配制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 完善收入分配改革,推动形成更加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
进共同富裕。
(一)扎实做好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和调控。持续巩固国 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成果,推进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 制改革,切实规范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秩序,落实技能人才和 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及时发布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 企业工资指导线,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研究
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措施。
(二)扎实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地。 以高校、科研 院所为重点,优化落实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政策。继续做好 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工作。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规
范工作,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工资业务指导和培训。
六、 保障权益促和谐
坚持综合施策,推动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
共享、利益共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深入落实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措施。 探索制定和谐 劳动关系创建标准,完善创建机制。做好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推荐工作及示范宣传工作。加强劳 务派遣全链条监管。加快推进电子劳动合同建设并积极推广运
用。加强劳动关系形势分析和风险防范化解。
(二)深入推进根治欠薪工作走深走实走细。 深入开展宣传
培训,强化市场主体用工管理主体和相关监管主体的遵法守法用 法意识。加强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标准化安薪项 目”选树活动,实现“五项制度”全覆盖、实运转。聚焦工程建 设领域和政府项目、国企项目,组织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建立 “分片包保”机制,常态化执法检查。建好用好信息化监管平台, 实时动态监测和排查预警各项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情况,提升
线索处置效能,加大重点案件督办力度。加强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三)深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速裁办案改革。 建立快立、快 调、快审、快结案件处理机制。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协调调解机制 建设和“ 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效能建设,开展“仲裁+工会” 联合调解试点。开展“千名仲裁员服务万企”活动,做好金牌劳 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培育选树工作。落实案件办理目标管理机 制,提高仲裁案件处理效率。加大“互联网+调解”服务力度。
做好劳动人事争议“总对总”诉调对接。
七、优化服务强品牌
加强“阳光人社”服务品牌创建,打通人社服务“最后一公
里”,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优、更快、更便捷的服务。
( 一)抓好行风建设提效能。 全面提升人社行风建设,进一 步修订完善23℃人社服务标准,落实好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 实现“好差评"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达到100%。扎实开展“局 (科)长走流程”活动,积极开展暗访评估和满意度调查,有针
对性地抓好问题核查和督促整改。常态化开展比武练兵,持续提
升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各项惠民利民优惠
政策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有舒心、暖心、安心的服务体验。
(二)抓好快办行动提效率。 持续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 接续推进服务平台资源“三下沉”,纵深推进就近办、网上办、 一事联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推动高频服务事项“跨区域 通办"。接受“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特别是为“老弱病残孕”
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加紧办件、上门办件等温情服务。
(三)抓好信息化建设提速度。 深入实施人社信息化便民服 务创新提升行动。拓展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居民应用功 能,深化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支撑跨地区、跨部门线上线 下应用。继续以“自然过渡,逐步发放”为原则换发第三代社保 卡,并同步签发电子社保卡,2023年电子社保卡签发人口覆盖率 达到57%。探索建立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为便捷、高效办成一 件事提供技术支撑。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网
络安全保障能力。
(四)抓好政务服务提质量。 进一步完善人社对接的政务服 务事项、权责清单,继续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 综合窗口出件"综合柜员制经办模式,全面完善事项要素。持续 优化服务流程,精简办理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不断提高实施清 单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 务。以“随州阳光人社”微信公众号和“随州人社”抖音号作为
主要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宣传惠企惠民政策。
推进法治人社建设,进一步完善人社法治工作制度机制,提 升系统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实 施,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加强舆情监测和处置。提高 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做好平安建设、文明 创建、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建议提案办
理等工作。扎实开展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等工作。